2023年四川自学考试《教育心理学》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六章常识的学习
第一节常识学习概述
1、常识
1、概念: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用途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2、种类:
①感性常识与理性常识
②陈述性常识与程序性常识
2、常识学习
种类:
①符号学习、定义学习、命题学习;
②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
3、常识学习的过程
常识获得→常识维持→常识提取
4、常识学习有哪些用途:是增长经验、形成技能、进步创造力的要紧首要条件
①常识的学习和学会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②常识的学习和学会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能力进步的要紧基础;
③常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首要条件。
第二节常识的获得
1、常识学习的第一个阶段,条件是:
①需要获得充分的感性经验;
②需要对所获得的感性经验进行充分的思维加工。
通过直观和概括两个环节来达成。
2、常识直观
种类:①实物直观;②模象直观;③言语直观
怎么样提升常识直观的成效
①灵活使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
②加大词与形象配合
③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征
④培养学生的察看能力
⑤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3、常识概括:
种类:感性概括、理性概括
怎么样有效进行常识概括
①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②正确运用变式
③科学地进行比较
④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第三节常识的维持
1、记忆系统及其特征
2、常识的遗忘及其缘由
1、遗忘进程
遗忘的进步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2、遗忘理论——遗忘缘由
①痕迹衰退说:由记忆痕迹衰退引起,消退随时间推移自动发生。
②干扰说:前摄抑制、后摄抑制是因为在学习和加快之间遭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
③同化说:实质是常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
④动机说:遗忘是维持的消失而是记忆被压抑
3、怎么样运用记忆规律,促进常识维持
①深度加工材料
②有效运用记忆术
③进行组块化编码
④适合过度学习
⑤合理进行复习:准时复习、分散复习、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