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湖北自学考试00321中国文化概论自学考试复习提纲:各种与文化有关定义的正名
在平时生活范围里,大家时常用“文化”这个词,有时不免失之于滥。其实,大家所用的“文化”,并非上面所说的广义文化或狭义文化,而是一些与文化有关的定义,这类定义分别与文化的两种概念相适应。为了使各种称说比较规范,对有关的定义讲解如下。
文化商品:广义的文化商品指人类创造的所有提供给社会的可见成品,既包含物质商品,也包含精神商品。比如,农具是好用的生产资料,是物质商品,但不同历史时期的农具总是是生产力进步的标志之一,它标志人类创造力的水平;农具的样式和功能又具备民族和地区的特点,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也是文化商品。狭义的文化商品专指精神商品,纯粹好用的生产工具、生活器用、能源资材等,一般不称为文化商品。商品具备可视听的性质,它虽然体现某种思想观念,但有别于纯粹的思想观念形态。比如,音乐、美术、雕塑等艺术作品,都是体现作者肯定的审美观的,但存在于艺术家头脑中的审美观本身不可以称作文化商品,只有可见、可感的艺术作品才是文化商品。所有典籍都记载人的思想,但思想未被记载时不可以称商品,只有写成的典籍或成为口头流传的语言形式,才是文化商品。
文化内涵:社会上的很多事物,都从是某一范围,但依据大文化的概念,只须它们是人类的创造,同时也都可以是文化范畴。这类事物对于文化学来讲,主要关注它们人文性的一面。大家把一些不是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备的人文特质,称为事物的文化内涵。比如,食具一般是生活用品。筷子、碗、勺都有制造的程序,这是它们的工业属性;有用法,这是它们的实用功能属性;有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这是它们的医疗保健属性;等等,同时,这类食具产生的历史年代背景、与民族饮食特征的适应性、各年代对其美化的方法、有关它们的故事故事与它们命名的起源等,均是它们的人文精神属性的表现,也就是它们的文化内涵。平常所说的“筷子文化”、“扇子文化”等等,是针对所指称事物的文化内涵而言的,不是这类事物可以自称为一种文化。不可因此把“文化”定义庸俗化。
文化现象:文化现象指人类文化进步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况和联系。现象具备个别、具体、可直接察看和经验性等特征。有的现象带有单一性,比如,察看捕鱼,可以发现各种捕鱼的办法,在网捕中,又可发现不同样式和大小的渔网;察看舞蹈,可以发现不一样的场所、人数、动作、道具等等,每个具体的状况,都是一种现象。也有的现象表现为多种事物的联系性,比如,月晕与风一块出现;凉性的中草药与味道苦的感觉一块出现;在汉字问题上,战国时期文字构形的差异远远高于它的前后年代;在诗歌题材问题上,律诗风靡于唐代,词风靡于宋代,曲风靡于元代……这类都是大家察看出的现象。现象带有经验性,偏重感性的体验,但就其所影响的方面来讲,有微小的,也有重大的。诸如影响到国家兴亡、民族生灭、新规范产生等现象,即是重大现象。
文化事象: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文化进步中带有典型和标志用途的事情,这类现象称为文化事象。文化事象“是群众在一同需要、一同心理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和不断给予陶冶的结果”,文化事象总是是思想观念及其物化形式的综合,它不但具备外在的特点,而且含有观念的特点。文化事象是大家对现象的感受上升到理性概括的认识产物。比如原始的巫术、生产范围中的行业忌讳、宫廷服装以颜色和样式代表等级、文学上所说的建安风骨、中国戏曲的程式化动作等等。文化事象在内容和形式上总是有彼此类似的性质,同时又有在传播过程中的某些变异,前者称作文化事象的种类性,后者称作文化事象的变异性。文化事象对人类社会存在和进步与对其他文化事象的进步所起有哪些用途,称作文化事象的功能。文化变异、进步的特征说明了它们的功能是具备年代性的。“伴随历史的进步,它的某些功能可能萎缩、变弱;大家还可能从新的角度挖掘它的功能。”文化事象是文化学研究的基础单位。
文化思潮: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怎么看,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诸如价值观、审美观等等,称作文化观念。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有关的文化事象,在某一特定时期,在肯定的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同意和奉行,形成一种时尚,称作文化思潮。梁启超说:“凡文化进步之国,其国民于一时期中,因环境之变迁与夫心理之感召,不期而思想之进路,同趋于一方向,于是相涌呼应如潮然,始焉其势甚微,几莫知觉;浸假而涨——涨——涨,而达于满度,过时焉则落,以渐至于衰息。凡‘思’非皆能成潮;能成潮者,则其思必有相当之价值,而又合适其年代之需要者也。凡‘年代’非皆有‘思潮’,有思潮之年代,必文化昂进之年代也。”梁启超觉得,汉代的经学、隋唐的佛学、宋明的理学、清代的考据学,都可看作是年代思潮。
文化政策:指在肯定年代、肯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范围的问题所颁布的有关规定和对策原则。拿今天社会来讲,针对少数民族进步的民族政策、文静政策、宗教政策、语言文字政策等等,均是此。政策对一个国家文化的进步具备能动的主导用途:正确的政策对文化的进步可以起到推进和使其加速进步有哪些用途;反之,错误的政策也会妨碍和破坏文化的正常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