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湖北自学考试00053对外经济管理概论复习提纲(二)
7.试述最惠国待遇与国民待遇原则及其异同
①最惠国待遇是指缔约国一方目前和以后给予任何第三国的打折、特权或豁免同样给予他们。
②国民待遇是指缔约国一方给予缔约国另一方的自然人或法人、商船在本国境内享受与本国自然人或法人、商船同等的待遇。③相同点:两者都体现了非歧视原则。④不同的地方:前者的目的是使来自不同国家的进口产品在一个缔约国的市场上处于同等的角逐地位;后者的目的是使进口商品在一个缔约国国内高层上与其他国内商品处于同等的角逐地位。
8试述国际贸易有哪些用途:①对外贸易与资本语言生产方法的关系a.地外贸易促进了新东方生产方法的确立b对外贸易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法的产物②国际贸易成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要紧组成部分a对外贸易使资本主义产品形式的生产具备常见的世界性质b国际贸易的进步,产品货币关系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大,同时也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展③国际贸易是世界各国对外经济关系的纽带和基础。
9.简述国际分工每个进步阶段的特点
答:萌芽阶段:(15世纪末至18世纪上半期)15世纪末开始的地理大发现和16、17世纪手工业向工场手工业过渡,为资本主义国际分工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出现了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刚开始的分工形式。形成阶段:(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60年代)在这个时期中,英国等欧洲国家先后发生了产业革命,打造起大机器工业。大工业使各国社会分工获得空前进步,从而促进了国际分工的形成和进步。进步阶段:(19世纪末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新的生产力的推广用,新兴的电力、电器、石油泊、汽车等工业部门的打造,使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发达工业国与初级产品生产国之间的分工日益加深,伴随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资本主义的国际分工体系也就形成了。深化进步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将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发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国跨国公司飞速进步,殖民体第瓦解,进步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出现,使国际分工深入进步,
10.WTO的基本原则:
1.非歧视原则,包含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两个原则;2.世贸组织成员间互惠互利进行贸易原则;3.市场准入原则:通过谈判逐步达成更大程度的贸易自由化;4.促进公平角逐与贸易原则;5.鼓励进步和经济改革原则;6.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度原则。
11.影响国际分工进步的原因:①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进步的决定由于②自然条件是国际分工产生和进步的基础③人口、劳动和市场制约着国际分工的进步④资本输出与资本流动是国际分工深入进步的要紧条件⑤各国政策对国际分工的影响,特别是一国芭更直接影响该国参加国际分工的程度。
12.侵略性贸易保护主义和特征及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征
侵略性贸易保护主义特征:①保护对象扩大了,不但保护幼稚工业,还更多的保护国内高度发达或出现衰落的垄断工业②保护目的不同,巩固和加大对国内外市场的垄断③从保护转入进攻,对海外市场采取进攻性的扩张,对国内市场强以垄断④大垄断资产阶级利益⑤保护手段多种多样⑥组成货币集团,划分世界市场。
新贸易保护主义特征:①被保护的不断增加并从传统商品、农商品转向保护高级工业品和劳务部门②贸易保护手段多元化③从贸易保护规范转向更系统化的管理贸易规范④奖出限人的重点重限制进口转向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