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天津自学考试00445中外教育管理史复习提纲(3)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管理的历史地位:教育及其管理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大变革,出现了很多新事物,选士规范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在教育史上具备承前启后有哪些用途,为隋唐打造完备的官学规范作了筹备。
2.魏晋南北朝时期教育管理进步的主要表现:设立国子学与太学并立;郡国学校规范的打造;专门学校和综合学校的设置;私学和家庭教育的进步。九品中正制产生的历史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战争频繁,只不过汉代的察举规范很难实行,这一时期地主豪强垄断政权,形成了实力强大的门阀氏族集团,这个集团的内部要分配政治权利,这就对选士规范进行改革。
3.九品中正制推行的条件:一是中正官的品德和识鉴才能;二是品评人才是不是有明确的规范。《人物志》的作者及该书的历史贡献:刘劭它不只从治国平天下的角度高度的论述了擅长知人用人的要紧意义,而且详细地讲解了人才的各种不相同种类型,提出了人才的规范,剖析了各类人才的心理特征、征象及优势和弊端,还论述了在辨别人才和用人才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应遵守的守则,可以说是中国古时候人才学的巅峰之作。
4.九品中正制及其对教育管理的影响:就是朝廷在州、郡设立大小中正官,由他们负责考察士人的家世和德才表现,据次将士人评定为九个品级,然后逐级上报,最后吏部选择前三个品级者授与官职的选士规范,又称九品官人法。该规范具体推行始自魏文帝曹丕执政年代,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士规范。九品中正制挫伤了念书人的积极性,使学校愈加门庭冷落;促进了选士规范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