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湖南自学考试交流群】免费领取咨询考试报名策略
湖南高等教育自考课程考试概要
课程名字:作物栽培专题
课程代码:
10377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的
1、课程性质与特征
作物栽培专题是高等教育自考农学(本科)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环境—农艺手段三者关系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学。
作物栽培具备复杂性、季节性和地域性的特征。作物生产是作物、环境和人为手段综合用途的复杂系统,受多种原因的影响和制约。作物栽培学是一门综合性和应用性非常强的技术科学,着重将自然科学和农业科学的基础理论转化为实质的作物技术和生产力。
2、课程目的与基本需要
(一)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考生可以学会作物栽培的基础理论和基本原理,能拟定种植技术策略,能发现并解决作物生产过程中的一般问题。
(二)基本需要:
1.知道作物栽培的由来、进步经历与趋势,作物的多样性及其分类;
2.学会作物的成长发育规律、器官建成与温光反应特质;
3.知道产量与品质形成规律与达成高产优质的渠道;
4.学会作物与光、温、水、土壤、空气等环境因子的关系;
5.学习作物栽培手段与技术,熟练学会各项技术手段的综合运用。
3、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农业技术科学,与之有关的学科不少。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农业化学、植物保护等。
就对作物本身的研究来讲,有作物形态、解剖、生理、生化、群体和群落等很多学科。而研究作物存活和生活环境的学科,则有农业生态学、农业气象学、土壤学、农业化学、作物病理学和农业昆虫学等。涉及测试、管理和决策的学科,还有运筹学、生物数学、农业试验统计、现代仪器剖析、计算机应用等。上述学科各自从作物本身的某一方面,或者从作物生活环境的某一侧面,研究与作物生产有关的问题。作物则把这类学科的研究成就应用在作物生产上。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的
第一章绪论
1、学习目的与需要
通过本章学习,知道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和研究办法,知道作物栽培的由来、农业进步经历与趋势,学会作物的多样性及作物的分类。
2、考核要点与考核目的
(一)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和研究法(次重点)识记:作物栽培学的性质和任务
理解:
1.作物栽培学与有关学科的关系;2.作物栽培学总论与各论的关系;3.作物栽培学的特征
应用:作物栽培学的研究办法
(二)作物的由来和起源地(次重点)
识记:
1.农业的发生;2.世界各地最早种植的植物;3.国内作物的来源理解:栽培植物起源中心
(三)作物的多样性和作物分类(重点)
识记:
1.作物的多样性;2.作物引种的定义与理论;3.作物的分类理解:
1.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必要性和重要程度;2.作物的驯化和创造应用:作物引种的基本原则
(四)国内古时候作物栽培的特征和经验(一般)
识记:
1.国内古时候的农学思想——天人合一;2.国内历代种植业的传统——深耕细作
理解:
1.少种多收;2.盗天时地利;3.地力常新壮;4.施粪如用药
(五)国内农业自然资源和优势种植业布局(重点)
识记:
1.国内农业自然资源的特征;2.国内农业生产的结构;
理解:
1.国内农业自然资源的评价;2.国内优势种植业商品地区布局
(六)农业进步经历和可持续进步(一般)
识记:
1.农业的进步经历;2.世界作物生产概况;3.粮食安全;4.可持续农业
理解:
1.食物安全与种植业“三元结构”;2.中国人需要、而且可以养活自己;3.高产研究与农商品优势地区建设;4.作物改良及安全食品生产;5.农业信息化及精准定量栽培
应用:
1.农业资源高效借助及新型栽培规范打造;2.生物技术与作物改良
第二章作物的成长发育
1、学习目的与需要
通过本章学习,知道作物成长发育的定义、作物成长的一般过程,作物的生育期和生育时期;种子萌发与器官建成;学会几种主要作物生育期的划分和主要的物候期;学会并能运用作物的温光反应特质;知道作物成长的有关性、作物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并在生产实质中能协调营养成长与生殖成长的关系、地上部成长与地下部成长的关系。
2、考核要点与考核目的
(一)作物成长发育的特征(重点)
识记:
1.作物成长发育的定义;2.作物成长发育的一般过程—S型成长过
程;3.作物的生育期和生育时期;4.水稻、小麦、棉花、大豆等作物的主要物候期
理解:
1.作物成长期与产量;2.物候期的定义;3.水稻、麦类、玉米、豆类、棉花、油菜等作物主要生育时期的划分
应用:S型成长过程的应用
(二)作物的器官建成(一般)
识记:
1.作物的一生;2.作物种子分类;3.种子萌发的过程;4.种子的寿命;5.种子休眠;6.根系的种类;7.根的成长;8.作物的茎;9.茎的成长;10.作物叶的成长;11.花器官的分化(禾谷类作物幼穗分化、双子叶作物花芽分化);12.开花、授粉和受精;13.作物的种子和果实;14.果实和种子的发育
理解:
1.种子发芽的条件;2.影响根成长的条件;3.影响茎、枝(分蘖)成长的原因;4.影响叶成长的原因;5.影响花器官分化、开花授粉受精的外面条件;6.影响种子和果实发育的原因
(三)作物的温光反应特质(重点)
识记:
1.作物的“三性”(感温性、感光性和基本营养成长性);2.作物感温性和感光性的分类
理解:
1.作物的阶段发育;2.作物在温度和光周期诱导下植株形态和生理上的变化
应用:
1.作物温光反应特质在引种上、栽培上和育种上的应用
(四)作物成长的一些相互关系(次重点)
识记:
1.营养成长与生殖成长的关系;2.地上部成长与地下部成长的关系(根冠比);3.作物器官的同伸关系
理解:
1.环境条件和种植技术手段对地下部和地上部成长的影响不同;
2.作物的器官平衡
应用:
1.营养成长与生殖成长的协调进步;2.对上部与地下部的协调进步
(五)作物的个体与群体(次重点)
识记:
1.群体与个体的关系;2.作物群体的结构;3.叶面积比率、叶干重比、比叶面积、作物成长率;
理解:
1.大田切片法;2.作物个体与群体的协调;3.作物群体是一个生产系统
应用:作物群体的自动调节
第三章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形成
1、学习目的与需要
通过本章学习,知道作物产量与产量构成原因的关系、作物产量形成的特征、环境资源与产量潜力的关系、提升产量潜力的渠道、作物品质的定义、产量与品质的关系;学会源库流理论的要素、源库流的协调及其应用、作物品质形成的生
理生化基础、作物品质的调控渠道与手段。
2、考核要点与考核目的
(一)作物产量及其构成原因(重点)
识记:
1.作物的产量(生物产量、经济产量);2.作物产量构成原因理解:
1.作物产量形成的特征;2.干物质的积累与分配
(二)作物的源、库、流理论及其应用(重点)识记:源、库、流的定义
理解:源库关系:源限制型、库限制型、源库互作型应用:源、库、流的协调及其应用
(三)作物的产量潜力(次重点)
识记:
1.作物生产潜力;2.现实生产力
理解:
1.太阳辐射与光合生产潜力;2.温度资源与光温生产潜力;3.水资源与光温水生产潜力;4.土壤资源与光温水土生产潜力
应用:提升作物产量潜力的渠道
(四)作物品质及其形成(次重点)
识记:
1.作物品质的定义;2.作物品质的评价指标;3.作物品质的主要种类
理解:
1.糖类的形成与积累;2.蛋白质的形成与积累;3.脂类的形成与积累;4.纤维素的形成与积累;5.一些特殊物质的形成与积累
(五)作物品质的调控(一般)
识记:
1.常规育种与作物品质改良;2.环境条件对作物品质的影响
理解:
1.作物产量与品质的关系;2.播种期对品质的影响;3.种植密度对品质的影响;4.施肥对品质的影响;5.灌溉对品质的影响;6.病虫害对作物品质的影响
应用:
1.品质优秀的种质资源的借助;2.借助生物技术改良作物品质;3.通过栽培手段调控品质;4.借助成长调节剂改变品质
第四章作物与环境的关系
1、学习目的与需要
通过本章学习,知道作物生活环境方面的特征与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学会作物持续高产、优质、高效的栽培理论,并掌握拟定种植技术手段。
2、考核要点与考核目的
(一)作物的环境(重点)
识记:
1.作物的自然环境;2.作物的人工环境;3.环境原因的分类理解:环境原因的生态学剖析
(二)作物与光的关系(一般)
识记:
1.光对作物的生态用途;2.作物对光的适应性
理解:
1.作物对光能的借助;2.光合性能的定义及其与产量的关系应用:光合性能的基本规律及其调节
(三)作物与温度的关系(次重点)
识记:
1.温度的步伐性变化与作物生产;2.作物的“播性”与春化处置;
3.作物的基本温度
理解:
1.温度与干物质积累;2.积温与作物生产;3.极端温度对作物的害处及作物的抗性;4.温度对作物分布的影响
应用:抗寒的农业手段
(四)作物与水的关系(次重点)
识记:
1.作物对水的反应;2.作物的水分平衡;3.作物水分借助效率;理解:
1.旱涝对作物的害处及作物的抗性;2.水污染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五)作物与空气的关系(一般)
识记:
1.共生固氮;2.温室效应;3.酸雨
理解:
1.空气成分对作物的生态用途;2.大方环境对作物生产的影响
(六)作物与土壤的关系(次重点)
识记:
1.土壤性质;2.土壤污染
理解:
1.土壤对作物的生态用途;2.土壤污染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应用:土壤污染的治理办法
第五章作物栽培手段与技术
1、学习目的与需要
通过本章学习,知道作物栽培规范的定义和内涵、作物保护及调控技术、灾后应变种植技术、收成技术;学会整地与土壤培肥技术、播种与育苗技术、营养调节技术、水分调节技术、覆盖种植技术,并能对各项技术手段进行综合运用。
2、考核要点与考核目的
(一)作物栽培规范(重点)
识记:
1.作物栽培规范的定义;2.作物布局的定义;3.作物种植方法的种类;4.轮作和连作的定义;5.复种的定义;6.间、混、套作的定义;7.间套作的主要种类
理解:
1.作物布局的原则;2.轮作的意义;3.连作的害处;4.间套作的效益原理
应用:
1.作物布局的步骤与内容;2.连作的技术;3.复种的技术
(二)整地与土壤培肥技术(次重点)
识记:
1.土壤基本耕作手段;2.表土耕作手段;3.保护性耕作理解:
1.轮作倒茬和增施有机肥有哪些用途;2.保护性耕作的意义应用:
1.土壤培肥技术;2.整地技术
(三)播种与育苗技术(次重点)
识记:
1.种子清选与处置;2.播种方法;3.育苗方法
理解:
1.播种期的确定;2.合理密植增产是什么原因;3.种植密度的影响原因应用:
1.计算播种量的办法;3.株行配置;3.苗床管理;4.移栽技术
(四)营养调节技术(重点)
识记:
1.营养元素有哪些用途规律;2.作物营养临界期和最大效率期;3.肥料类型;4.施肥时期;5.施肥方法
理解:
1.营养元素选择性和阶段性;2.施肥原则;3.施肥时期应用:施肥量的确定和推荐施肥技术
(五)水分调节技术(重点)
识记:
1.水分吸收规律;2.水分临界期的定义;3.灌溉定额与灌溉规范;
4.灌溉方法理解:合理灌溉指标
应用:
1.节水灌溉模式;2.涝渍害防治
(六)作物保护及调控技术(一般)
识记:
1.杂草的概念及风险;2.植物成长调节剂的定义、类型和用途理解:
1.杂草的生物学特征;2.植物成长调节剂在作物上的应用;3.使
用植物成长的需要注意的地方
应用:
1.杂草防除办法;2.病虫鼠害综合防治;3.人工控旺技术
(七)覆盖种植技术(次重点)识记:覆盖物的类型及办法理解:覆盖有哪些用途
应用:覆盖栽培管理技术
(八)灾后应变种植技术(一般)
识记:
1.霜冻;2.雹灾;3.涝灾
理解:
1.霜冻的种类及对作物的害处;2.雹灾的害处;3.涝灾的害处应用:
1.霜冻后弥补手段;2.雹灾后的弥补手段;3.涝灾后的弥补手段
(九)收成技术(一般)
识记:
1.刈割法;2.摘取法;3.掘取法;4.产后处置理解:收成时期的确定
应用:收成的办法
(十)各项技术手段的综合运用(次重点)识记:
1.作物栽培模式;2.轻简栽培理解:各项技术手段间的关系
应用:各项技术手段综合运用的原则与办法
第三部分有关说明与推行需要
1、考核的能力层次表述
本大纲在考核目的中,根据“识记”、“理解”、“应用”三个能力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需要。各能力层次为递进等级关系,后者需要打造在前者的基础上,其含义是:
识记:能了解有关的名词、定义、常识的意思,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需要。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方位把握基本定义、基本原理、基本办法,能学会有关定义、原理、办法有什么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需要。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定义、基本原理、基本办法联系学过的多个要点剖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质问题,是最高层次的需要。
2、教程
1.指定教程:作物栽培学总论,董钻,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年版
2.参考教程:现代作物栽培学,官春云,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第一版
3、自学办法指导
1.在开始阅读指定教程某一章之前,先翻阅大纲中有关这一章的考核要点及对要点的能力层次需要和考核目的,以便在阅读教程时做到心中有数,有些放矢。
2.阅读教程时,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个要点,对基本定义需要深刻理解,对基本理论需要彻底弄清,对基本办法需要结实学会。
3.在自学过程中,既要考虑问题,也要做好阅读笔记,把教程中的基本定义、原理、办法等加以整理,这可从中加深对问题的认知、理解和记忆,以利于突出重点,并涵盖整个内容,可以不断提升自学能力。
4.完成书后作业和适合的辅导训练是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常识,培养剖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提升能力的要紧环节,在做训练之前,应认真阅读教程,按考核目的所需要的不同层次,学会教程内容,在训练过程中对所学常识进行适当的回顾与发挥,重视理论联系实质和具体问题具体剖析,解题时应注意培养逻辑性,针对问题围绕有关要点进行层次(步骤)分明的论述或推导,明确各层次(步骤)间的逻辑关系。
4、对社会助学的需要
1.应熟悉自考大纲对课程提出的总需要和各章的要点。
2.应学会各要点需要达到的能力层次,并深刻理解对各要点的考核目的。
3.辅导时,应以考试概要为依据,指定的教程为基础,不要随便增删内容,以免与大纲脱节。
4.辅导时,应付学习技巧进行指导,宜倡导“认真阅读教程,刻苦钻研教程,主动争取帮助,依赖自己学通”的办法。
5.辅导时,应该注意突出重点,对考生提出的问题,不要有问即答,要积极启发引导。
6.注意对考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考生逐步掌握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擅长提出问题,剖析问题,做出判断,解决问题。
7.要使考生知道考试试题的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每个能力层次中会存在着不同困难程度的考试试题。
5、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内容和考核目的都是考试内容。考试试题覆盖到章,适合突出重点。
2.试题中对不同能力层次的考试试题比率大致是:“识记”为30%、“理解”为
40%、“应用”为20%。
3.考试试题难易程度应合理:易、较易、较难、难比率为2:3:3:2。
4.每份试题中,各类考核点所占比率约为:重点占60%,次重点占30%,一般占10%。
5.考试试题种类一般分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解释说明题、简答卷、论述题。
6.考试使用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50分钟,使用百分制评分,60分合格。
6、题型示例(样题)
1、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需要的,请将它选出并将“答卷卡”上的相应字母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下列植物中,是长日植物的是。
A.水稻B.甘薯C.玉米D.小麦
2、多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需要的,请将它选出并将“答卷卡”上的相应字母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主要复种方法有。
A.二年三熟B.一年二熟C.一年三熟
D.二年五熟E.三年四熟
3、填空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1.作物的环境分为和。
4、解释说明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1.春化现象
5、简答卷(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1.简述作物的施肥原则。
6、论述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1.在农业生产上怎么样合理地借助植物的光温反应特质?
点击进入湖南自考培训报名网址
欢迎加入【湖南自学考试交流群】一块学习交流!群内有专业【招生老师】为大伙解惑答疑!快来一块学习进步吧!
以上就是关于《湖南高等教育自考10377作物栽培专题课程考试概要》的全部内容,想知道更多湖南自学考试资讯,请持续关注《湖南自学考试网》。如有需要,考生可点击《湖南自学考试网助学报名网址》进行报名,或点击添加《招生老师微信》进行咨询解答和报名服务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