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自考招生网

浅析中国传统德性思想析论2

来源:www.p5999.com 2025-06-30
论文摘要:儒家德性论的核心是建构了一个内容涉及大家生活每个范围的德目系统由于这个系统德目繁多。涉及生活的每个范围,所以,古往令来让人们视为生活的行为准则、修养的理想目的。仁、义、礼、智、信是这个系统中非常重要的德目。且以仁为核心。儒家德性的实践价值主要体目前推己及人、塑身养性、经邦济世三个层面。
中国传统的儒家伦理学是德性伦理学。从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伦理学和孔盂的伦理思想来看,德性是所有美好品质的概括,它包含状况、性情和习惯等。在西方传统里,它分为勇敢、慷慨、谦逊、节制、大方、大度、温和、公正等条目;在中国传统里,它则分为恭、宽、信、敏、惠、忠、孝、礼、智、义等条目。
1、孔子的德性伦理思想仁爱、忠恕、修己
儒家德性论的基础是人性论。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孟子倡导性善论。孟子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闭儒家德性论的一个要紧思想基础是天人合德。觉得人类社会伦理道德本原在天,是天的本质属性在人类社会日常的表现。因而。第一,作为人类社会基本秩序和行为规范的道德纲常。是天经地义的。第二。人类的社会生活和所有行为都是以天为最根本的法则的。第三。人类社会道德效法天的自然之道,体现天的生生之德,因而保持社会最和谐、最稳定的秩序。总之.儒家德性思想植根于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模式之中.又全方位渗透于中国传统的政治生活和平时生活之中,对中国的历史进步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孔子是儒家德性理论的开创者。他的德性思想表目前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提出了德性的总括仁
仁是孔子德性思想的核心内容。孔子对仁的使用方法极其灵活.每次针对不一样的学生的不同问题从不一样的方面对仁做出解答,赋予其不一样的意义。仁的根本含义即爱人。樊迟问仁。子日:爱人。仁是以对人的真诚之爱为基础。爱人的基础是真诚的情感的培养.孔子深刻地批判所有假仁假义的行为。巧言令色。鲜矣仁用。刚、毅、木、讷近仁。仁是人心的自然流露。非直无以为仁。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欤。血缘之爱.生而具备,情深意切,这种深刻的爱惜之情才是为仁的根本。但这还不是仁爱本身,仁爱并不只局限在血缘家庭之中.需要扩充出去。泛爱众而亲仁以至于达到老吾老与人之老.幼吾幼与人之幼.甚至进展到民胞物与.把整个世界都当作是其我们的生命内在构成。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君子成人之美。仁的根本目的是立人,达人。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如此,仁爱之心,就不再是软弱的情感.它有着深刻的正义感.有着宽宏的力量。
其二.概括了德性的内在规定忠恕
子日: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日:唯。子出,门人问日:何谓也?曾子日:夫子之道,忠恕而己矣。㈣忠是尽其在我.对人要尽我们的所有能力.孔子倡导与人忠旧,反对为人谋而不忠;恕是推己及人,人己统一,孔子说: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忠恕是待人处事,达成仁的美德。忠恕的具体内容就是五德: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日: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日: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孔子觉得,能做到这五个方面:庄重,宽厚,诚实,勤敏,慈惠,就是有了仁德。
其三.指出了德性的层次圣德、仁德、凡人之德
在孔子看来,德性是有层次的:子贡日:如有博施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日: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要使其他人站得住:自己要每件事行碍通.同时也要使其他人每件事行得通。可以就眼下的事实选择例子一步一步的去做,可以说是实践仁德的办法了。
德性的第二个层次是仁德,这是君子所具备的德性君子应具备宽恕的德性: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旧君子应具备中庸之德。君子应群而不党。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这样等等,做到这类才算是个君子。圣人之德是德性理想,君子之德是现实德性。
德性还有第三个层次是凡人之德.那就是普通人可以拥有的德性。孔子虽深受弟子爱戴,但孔子觉得自己是一个凡人。还不拥有君子的德性。他说: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从这也说明,普通人不做君子.也应该具备肯定的德性
2、盂子的德性伦理思想仁、义、礼、智四位一体
在儒家思想史上.孟子首次以仁义礼智四德并提。他从人之深层细微的心理情感活动寻求仁爱之心的内在依据.所谓恻隐之心,仁之端也:他提出仁宅义路、居仁由义,从内在与外在、基础和行为的统一确立了仁义道德的根本内核和道德生活的基本取向
孟子从孔子那丰富庞杂的定义群中将仁、义、礼、智提取出来,重新规定,称之为四德,以此作为伦理哲学定义内核。标识道德之善。孟子从人性善的角度探讨四德的根源.觉得四德是人的本性,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噬就是说,仁义礼智四德是人内心所固有些.它发端于人之善。他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四德的基础,觉得四德来自大家的四种心理状况: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他从人自然内在地拥有四心的意义上觉得.人之为人在于人之有仁义礼智四德: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旧他又言: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他是以仁义礼智道德作为人的本质规定之所在。他从相互补充、相互制约的角度探讨四德之ln-J的联系: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仁义札智四德是他的伦理哲学中非常重要的四个范畴.以四德为骨架而打造起来的逻辑结构就是他的伦理学的整个体系。
孟子觉得.仁和义作为德性.其表现形态和层次是不同的。仁是人的心,义是人的路。仁是内在的,深层次的,义是外在的,浅层次的。他说: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求知。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孟子强调大家要深刻认识仁义礼智四德在生活中的地位和用途。富贵不可以淫。贫贱不可以移,威武不可以屈闭。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当人的生命和幸福与道德理想、原则发生冲突时:应该毫不犹豫地牺牲个人的幸福和生命去捍卫仁义道德。所渭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嗍此即以身殉道。这是孟子伦理思想中光彩夺目的一页。也是孟子精神最具感染力的地方。
除此之外,孟子还提出了存心养性、反身内省的德性修养论。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_捌因为修养之道在于从心内求,因此,在道德实践上,孟子倡导反求诸己。他说: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罚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
3、朱熹的德性伦理思想居敬、穷理、省察
朱熹的德性伦理思想是打造在理的基础之上的.他倡导德性的目的就是为了打造一个和谐与美好的社会秩序。
朱熹第一对理作了三方面的规定:一是物之所以然之故或物之所以为是物者,是物之规律;二是物之所当然之则,是人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三是物之势必即自不容已者.非人之所能为也。朱熹觉得,所以然之故和所当然之则,都是非人之所能为也的势必。他说:天道时尚。造化发育。凡有声色象貌而盈于天地之间者,皆物也。既有是物.则其所以为是物者,莫不各有其当然之则而自不容已,是皆得于天之所赋。而非人之所能为。pt他觉得德性的目的就是维护社会的稳定.使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达到一种和谐的境地。他把理看作是至高无上的德性。他说:未有天地之前.先有此理.理是先于天地、先于人类丽存在,这种超时空、超感觉的理是字宙的主宰。所有伦理道德准则都是由它派生出来的。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为天,地得之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问者.又各得之而为性。其张之为三纲,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时尚.无所适而不在明。他说:理是个非常好至善底道理,是天地万物至好底表德。嘲其中含具万理。而纲理之大者有四。故名之日仁、义、礼、智。这就是说,理不止是诸种事物的根源,是根本的理,同时又是最高的道德准则,其中最主要的德性原则是仁、义、礼、智。要达到理的德性境界.需要做到居敬穷理。居敬就是做事一心一意。小心小心,不受情欲的干扰,不丧失心中的天理;穷理就是格物致知,即接触事物,研究学会其道理。他觉得将君、臣、父、兄、弟、夫、妇、事师长、交朋友等不一样的角色。规范在仁、忠、慈、孝、友、恭、和、柔、礼、信等方面,这种规范是先天的,符合天理的。每个角色都应当严格遵守。未有君臣,先有君臣之理。只有恪守这种一一对应的伦理规范.整个社会就能适应天理.因而也就能达到一种和谐。社会就得以健康稳定的进步。
朱熹倡导重德轻欲,觉得人欲是罪恶的,而天理才是崇高的。夫人只不过这个人。道只不过这个道。岂有三代汉唐之别?但以儒者之学不传.而尧、舜、禹、汤、文、武以来转相授受之心不明于天下.故汉唐之君虽或不可以无暗合之时,而其全体却只在利欲上。此其所以尧舜三代自尧舜三代,汉祖唐宗自汉祖唐宗。终不可以合而为一也。这就是说,尧、舜、禹三代帝王心术是天理时尚,社会上所有些现象都是至善的、光明的:而三代未来的帝王,心术都是人欲之私.社会的所有现象也都是混乱、黑暗的。而治世的目的就是铲除三代后的人欲、恢复三代的天理。他强调天理并非要消灭人欲,而是要使人欲服从天理,人正当的欲望是与天理相符合的.只有不正当的欲望才与天理相违背,这个时候只须统治者重视自己的道德修养.只须把握好一种尺度.就能达到一种和谐的境地.如此.世界就将处于一种美好的境界。
在治国德性上他倡导仁者爱人。他觉得,求仁是人的道德修养的目的.只有战胜了人欲,恢复了天理,便叫做仁。仁是众善之源,百行之本,莫不在是,此孔门之教,所以必使学者汲汲于求仁也阅。他觉得只有实行德治,统治者才能使天下归心,才能以静制动。也才能以寡而服众。
朱熹还特别看重道德修养。觉得私欲净尽,天理时尚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达到这种境界的人是圣人。大家应当以圣人作为修养的模范、标准。他觉得加大道德修养应该积极促进年轻人实践、立志、坚毅、用敬、求知、践实。他说:学者大要立志。对于立志.朱熹觉得为学须先立得个大腔当了。却旋去里面修治壁落教绵密。闻凡人须以圣贤为己任闻。立志是朱熹求知进学的出发点.由于志既立则学问可次第着力。识得道理原头.便是地盘。嗍不然.则无从下手。道德修养贯穿于人的一直。而学校之道德教育对于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健全起着至关要紧有哪些用途。朱熹将学校划分为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小学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将忠、孝、悌、信等普通的道德伦理规范必使其讲而习之于幼稚之时。大学阶段就要在此基础之上明其理,即根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塑身、云筑网、治国、平天下的步骤.使其明明德,最后达到止于至善的目的。
同时.朱熹在道德修养方面继承了孔盂的看法.觉得修养要着力于三个方面。即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己所不欲,勿施与人;行有不能。反求诸己。朱熹觉得大家可以尽我们的心。尽我们的力.来达成道德上的至善.这就是忠。他说: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大家可以推已及人,在积极方面,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在消极方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叫做恕。忠是无一毫自欺处,恕是称物平施处。他讲解说: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忠恕之事也。以己之心度人之心,未尝不同,则道之不远,于人者可见!故己之所不欲,则勿以施之于人。忠恕相互联系,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诸人,非忠者不可以也.故日:无忠,做恕不出来。大家真的做到了忠恕就到达了仁的道德境界,合忠恕,正是仁闷。信者诚也。所谓诚,朱熹觉得诚者。天之道,诚是实理自然,不假修为者也。诚之者.人之道,是实其实理,则是勉而为之者也。诚之者.未能真实无妄.而欲其真实无妄之谓.人之道也。
对于现代,儒家德性思想的中庸精神、天人合1、大同理想都有积极意义,尤其是当今世界面对生态失衡、环境恶化、资源涸竭、军事威胁时,大家是不是想到儒家德性思想的远见卓识?张横渠早有精妙的评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也以此结束我的论述。

相关文章推荐

08

27

玉林自考专升本什么时间考试?

玉林自考专升本什么时间考试?不少玉林的工薪族想要通过自考专升本提高自己的学历,但大伙对玉林自考专升本考试时间不太了解,那就跟着记者一块儿看看吧。玉林自考专升本的考试时间,一般分为上半年和下半年两次考试。

08

27

自学考试中国古时候文学史(一)考试知识点十三

陈子昂陈子昂是一位对唐诗进步有重大影响的诗人。唐高宗显庆四年(659),他出生于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县)一个富有些庶族地主家庭,从小培养了豪家子弟任侠使气的性格特点。

08

27

玉林自学考试大专没学籍吗?

玉林自学考试大专没学籍吗?伴随社会的不断进步,愈加多的人选择通过玉林自学考试大专提高自己的学历。但大伙对玉林自学考试大专是不是有学籍不太了解,那就一块儿认识一下吧。

08

27

贵港自学考试考籍怎么样取消?

贵港自学考试考籍怎么样取消?关于这个问题,不少刚刚参加贵港自学考试的考生都还不是非常知道,所以记者给大伙整理了以下内容,期望能给大伙带来帮助。贵港自学考试考籍怎么样取消:贵港自学考试考籍不需要也没办法注销,假如不想继续进行,舍弃剩余科目即可

08

27

贵港自学考试一科考多久?

贵港自学考试一科考多久?伴随社会的进步,愈加多的人选择通过贵港自学考试来提高自己的学历。不少考生对贵港自学考试每门课程的考试时长不太了解,那就跟着记者一块儿认识一下吧。

08

27

2024河南自学考试00538中国古时候文学史(一)

2024河南自学考试00538中国古时候文学史(一)入门知识简答(1)1.《诗经》的语言特点?——答:《诗经》在语言上的特点主要体目前以下四点:1、形式上,多是四言一句的四言体诗。有一些诗中也掺杂二至八言的句子。

08

27

2023自学考试02316计算机应用技术串讲笔记(2)

2023自学考试02316计算机应用技术串讲笔记41、物理数据模型:用来描述数据的物理存储结构和存储办法的。42、关系数据库系统:在数据库中的数据结构假如根据关系模型概念,就是关系数据库系统。

08

26

2020年十月自学考试心理学00031部分试题及答案

解释说明21,地方:第一章、4、1【答案】察看法:指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察看并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进行剖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进步的规律的办法。22,地方:第三章、1、1【答案】意识:是人类所独有些一种高水平的

08

26

2022年十月河南自学考试《公关心理学》考试真题

2022年十月河南自学考试《公关心理学》考试真题·1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需要的,请将它选出。

08

26

2022年十月河南自学考试《行政管理学》考试真题

11. 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最基本原则是()A. 协调性原则B. 适应性原则C. 权责相称原则D. 法治性原则12. 政府有关部门对群众的来信、来访进行受理、处置和查办的管理过程是()A. 信息管理 B. 保密管理C. 信访工作 D. 公文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