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2024年十月山东自考时间在26日-27日举行。记者给大伙推荐2024年十月高等自考《马原》部分试题及答案,以供参考
简答卷:
26.(简答)马克思主义是年代的产物(本题 6 分)
答案:
1.从 17 世纪 40 年代到 19 世纪上半叶,英国和法国等西欧主要国家相继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规范,清除去资本主义进步的障碍,资本主义得到飞速进步。
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进步,一方面大大进步了生产力,提升了劳动生产率,带来了物质财富的空前增长;其次又致使了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尖锐化。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的尖锐化。
2.到了 19 世纪 30-40 年代,西欧社会的主要矛盾从人民大众与封建权势的矛盾转化为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1844 年,德国西里西亚的工人发动了起义,这是一次直接反对资本家残酷剥削的斗争,斗争目的明确地对准了私有制,提出了消灭私有制的口号。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工人阶级不仅仅是一个吃苦受难的阶级,而且是一个一流的革命的阶级,肩负着资本主义的掘墓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的历史使命。
因此,工人阶级迫切需要一种革命理论,可以正确地说明它的历史地位和历史用途,给它指明推翻资本主义旧世界、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新世界的方向和道路。
3.马克思、恩格斯正是适应工人阶级解放斗争的需要和年代的需要,创立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的进步及其内在矛盾的尖锐化,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而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进行反对资本主义规范和资产阶级统治的斗争,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筹备了阶级基础。
分析:同答案
考试知识点聚焦 P7 考试知识点 5要点
27.(简答)按劳分配是什么原因及历史用途。(本题 6 分)
答案:在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或低级阶段,也即社会主义阶段,生产力水平还不高,并存在旧的社会分工,存在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等劳动差别,劳动还只是谋生方法。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应当实行按劳分配原则。这种分配方法尽管存在历史局限性,但在社会主义阶段是不可回避的。
分析:同答案
考试前冲刺 P6 考试知识点九 要点
28.(简答)产品二重性原因(本题 6 分)
答案:产品具备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原因或两种属性。(1)用价值是一种物品可以满足大家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品的有用性,产品的用法价值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2)价值是生产厂家品时凝结在产品中的无差别的普通人类劳动,即大家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价值反映产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是产品的社会属性。
(3)产品势必同时具备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原因。没用价值的物品,不可能有价值,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而价值则寓于用价值之中;有用价值但没价值的物品,更不是产品,价值是产品的最本质原因。
分析:同答案
密押卷一第 20 题 要点
29.(简答)二战后,资本输出的特征(本题 6 分)
答案:资本流向的变化,不再只向经济落后国家输出,而是多方向输出,尤其是发达国家间相互投资大幅度增加;在私人资本输出增长的同时,国家资本的输出也在增长,并日益成为占要紧地位的资本输出形式。
分析:同答案
考试知识点聚焦 P106 十九 要点(考试大纲没但考试真题过去考过,考试知识点聚焦中标为【E】了)
30.(简答)认识主体的意思,性质特征。(本题 6 分)
答案:(1)认识主体的意思:认识主体是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承担者,是处于肯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现实的、具体的人。(2)性质和特征:人作为认识主体具备自然的物质基础。认识主体不只具备自然的物质基础,而且具备社会性。认识主体具备历史性,认识主体的社会性和历史性是分不开的。认识主体具备能动性,这是认识主体的突出特征。
分析:同答案
密押卷(四)27 题 要点
论述题:
31.(简答)否定之否定规律(本题 10 分)
答案:(1)辩证否定观的内容: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即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而进行的对自己的否定。②辩证的否定是联系和进步的环节。③辩证的否定是扬弃,既克服又保留。
(2)现实意义: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的进步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趋势和道路。把握否定之否定规律,坚持事物的进步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原理,对大家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备要紧意义。
第一,要坚信社会主义的前途是光明的,对国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高举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建设中国特点社会主义道路,不要被一时的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因暂时的挫折而动摇。
第二,要筹备走曲折的路,有克服各种困难的精神筹备。要充分认识国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维持清醒的头脑,筹备克服各种困难,在曲折斗争中开辟前进的道路。
分析:同答案
密押卷(四) 32 题 要点
32.(简答)社会形态进步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本题 10 分)
答案:(1)社会形态进步的统一性是指处于同一社会形态的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进步具备的一同性、常见性,即具备大致相同的生产力进步水平,大致相同的生产关系体系,大致相同的上层建筑。
(2)社会形态进步的多样性,是指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进步具备不一样的特征,在经济、政治、文化进步上都有自己民族的特点,各国的历史可以说是千差万别的。社会形态进步的多样性主要表目前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处于同一社会形态的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具备各自的特征;
第二,各国在不一样的社会形态中所具备的典型意义不同。
第三,人类社会在由较低的社会形态向较高的社会形态转变时,不同国家和民族所采取的过度形式各有特征;
第四,有的国家和民族,因为特殊的历史条件,在由一个社会形态向另一个社会形态转变的过程中,可能超越某一个或某个社会形态不同。
(3)大家既要研究社会形态进步的统一性,又要研究社会形态进步的多样性。
分析:同答案
考试知识点聚焦 P63 考试知识点四十 要点
33.(简答)资本周转的速度对剩余价值的影响(本题 10 分)
答案:产业资本家为了使少量的资本带来尽量多的剩余价值,一直竭力缩短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以加速资本的周转。产业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影响到少量的预付资本在肯定时期内(一般以年为单位)所能带来的剩余价值量的多少。在一年之内,资本周转的速度越快,带来的年剩余价值总量就越多,年剩余价值率也越高;反之,带来的年剩余价值总量就越少,年剩余价值率也越低。年剩余价值率为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量与一年内预付的可变资本总量的比率。
分析:同答案
考试知识点聚焦 P87 考试知识点十三 要点
题目源于考生回忆,或许会有所偏差,后续题目持续更新中,可关注微信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