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课程学者博比特开创的课程开发理论是
A.实践主义课程开发理论
B.认知主义课程开发理论
C.人文主义课程开发理论
D.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
2.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的课程学者是
A.泰勒
B.泰罗
C.查特斯
D.博比特
3.学术中心课程的基本特点有学术性、专门性和
A.基础性
B.全方位性
C.结构性
D.权威性
4.“定义重建主义课程范式”的本质是追求
A.实践兴趣
B.解放兴趣
C.伦理兴趣
D.技术兴趣
5.提出“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它的地位;在生活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这个看法的著作是
A.爱弥儿
B.大教学论
C.理想国
D.普通教育学
6.赫尔巴特觉得教学的最高目的是
A.学识
B.兴趣
C.德性
D.能力
7.杜威提出“复演社会日常进行的某种工作或与之平行的活动方法”,如商业、烹饪、缝纫、纺织、木工等。这种课程推行形态是
A.模仿学习
B.训练作业
C.主动作业
D.实践演练
8.儿童在熟知“萝卜”“菠菜”“西红柿等定义的基础上,再来学习“蔬菜这个定义。这种学习是
A.下位学习
B.上位学习
C.经验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9.在奥苏伯尔的收获动机理论中,学生期望凭着我们的才能和收获获得相应社会地位的动机是
A.附属驱力
B.行动驱力
C.认知驱力
D.自我提升驱力
10.范例教学的特殊之点在于“范例”。范例的基本特点有范例性、基本性和
A.深刻性
B.典型性
C.基础性
D.全方位性
11.体现不同性质的教育和不同阶段的教育的价值,如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的价值的是
A.教育目的
B.教育目的
C.课程与教学目的
D.教育法则
12.从课程与教学目的的基本取向来看“考察与赏析老人与海的要紧意义”是
A.行为目的取向
B.表现性目的取向
C.生成性目的取向
D.常见性目的取向
13.布卢姆觉得完整的“教育目的分类学”应包含“认知范围“动作技能范围”与
A.情感范围
B.社会进步范围
C.道德进步范围
D.行为进步范围
14.对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关系的认识,觉得学校课程不只适应着社会生活,而且还不断改造着社会生活,这种看法是
A.主动适应论
B.被动适应论
C.超越论
D.整理论
15.关于“如何选择学习者的经验作为课程内容”的问题,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学习者是主体
B.学习者创造着社会生活经验
C.学习者是常识与文化的创造者
D.学习者只不过课程的享用者
16.一同解决问题型教学办法主要包含“课堂讨论”和
A.小组合作
B.自主探究
C.教学对话
D.深度学习
17.通过把事物现象的经过与过程直观地、动态地呈现出来而进行教学的办法是
A.示范
B.展示
C.呈示
D.模仿
18.课程的垂直组织有两个基本标准,即“顺序性和
A.逻辑性
B.连续性
C.进步性
D.复杂性
19.在数学课程中,将先学习的公式定理在后继学习中重复出现,以使之不断得到巩固,这体现了课程组织的
A.顺序性
B.复杂性
C.整理性
D.连续性
20.国内古时候的“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从课程种类上可以觉得是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经验课程
D.实践课程
21.下列关于隐性课程特征的说法,错误的是
A.隐性课程的影响具备弥散性和常见性
B.隐性课程的影响具备持久性
C.隐性课程的内容都是非学术性的
D.隐性课程的教育影响可以是消极的
22.把课程变革过程视为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的和不可预测的过程,这种看法反映的是课程推行的
A.忠实取向
B.相互适应取向
C.课程创生取向
D.实践取向
23.课程推行的忠实取向觉得教师是
A.课程的开发者
B.课程的指导者
C.课程的创生者
D.课程的买家
24.觉得教学设计本质上是“排斥教师的 ,这种看法是教学设计的
A.忠实取向
B.相互适应取向
C.课程创生取向
D.实践取向
25.在课程开发或课程推行还在进步或健全过程中所使用的评价,是
A.总结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结果性评价
26.评价在本质上是“描述 ,即描述教育结果与教育目的相一致的程度。这种看法是
A.第一代评价
B.第二代评价
C.第三代评价
D.第四代评价
27.与内在评价相比,成效评价更关注
A.目的
B.过程
C.结果
D.办法
28.从本质上来讲,支配过程取向评价的是
A.实践理性
B.工具理性
C.解放理性
D.逻辑理性
29.建构主义教学观下的情境教学模式具备三个基本特点:情境中心、问题中心和
A.课程中心
B.教程中心
C. 学习者中心
D.实践中心
30.构成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基本要点有:情境、协作,会话和
A.问题中心
B.意义建构
C.深思
D.改进
2、简答卷: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1.简述教学设计的三种基本模式。
32.简述确定课程与教学目的的基本环节。
33.简述经验课程理论的三种典型形态。
34.简述教学办法选择的需要。
35.简述前三代教育评价存在的不足。
3、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36.请结合实质,谈谈班级讲课组织的优势和弊端及你对改革传统的班级讲课组织的怎么看。
37.必学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关系是什么样的?请谈谈你的认识。
4、材料剖析题:本大题16分。
38.请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这门课程完全是无组织的。确实是如此。在任何时候,其他人,甚至是教师本人都不了解课堂的下一刻会出现什么,会出现什么讨论课题,会提出什么问题,会形成哪种个人需要、感情和情绪。是罗杰斯先生他一个人导致了如此- 一种无组织的自由氛围一好似大家允许彼此任性妄为那般自由。他用一种友好的、轻松的方法与学生-起围着一张大桌子坐下,并且说:假如大家表达我们的意愿并作自我介绍,那是让人开心的。接踵而来的是一阵紧张的寂静,没人说话。最后,为了打破这种沉默,一位学生羞怯地举起手,发了言。又是一阵让人不快的安静,然后,又有一位学生举手。此后,举手更多了。教师从没催促任何学生发言。......”
以上材料中描述的课堂情形反映了哪种教学模式?
请结合上述材料,剖析这种教学模式具备什么样的特征与独特的意义?
想要获得试题及答案的考生可以扫描二维码联系老师获得!!!